3月14日晚,湖北经视“3·15特别报道”再次将蜜雪冰城推上了风口浪尖。此次曝光的焦点集中在宜昌凝聚新天地门店,其令人咋舌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报道显示,该门店存在严重的违规操作,竟将隔夜的柠檬和橙子切片用于制作招牌饮品,无视食品安全规范。更令人担忧的是,门店的卫生环境也令人堪忧。记者拍摄的视频画面显示,店内苍蝇飞舞,甚至有飞虫直接出现在奶茶杯盖之上,卫生状况令人作呕。
节目播出后,宜昌市市场监管局立即采取行动,由副局长亲自带队赶赴涉事门店。然而,执法人员到达现场后却发现,该门店正处于装修状态。据周边商户透露,该门店近日正在进行升级改造,预计两三天内即可完工。
尽管如此,执法部门并未因此而放松警惕。在负责人无法联系的情况下,执法人员对门店二楼仓库进行了检查,发现部分原材料存在标签不规范的问题,随即予以扣押,并对该门店立即立案调查。执法人员明确表示,“3·15特别报道”将作为市场监督管理局立案调查的重要证据。同时,监管部门也表示,将对辖区内同类型门店进行重点检查,以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蜜雪冰城以其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和快速扩张的加盟模式,迅速占领了市场。截至2024年12月31日,蜜雪冰城在全球已拥有高达46479家门店,2024年全年饮品出杯量约90亿杯,终端零售额高达58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9%及21.7%。3月3日,蜜雪集团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成为茶饮行业的佼佼者。截至3月17日收盘,蜜雪集团股价已达415港元/股,总市值高达1565亿港元。
然而,高速扩张的背后,食品安全问题却如影随形,屡屡被曝光。事实上,这并非蜜雪冰城首次因食品安全问题登上新闻头条。
例如,2024年4月,蜜雪冰城北京知春路店就曾因未清洗水果与直接入口原材料混合放置,违反《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受到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警告处罚。同年6月,更有蜜雪冰城员工被曝在水池中冲洗脚部,虽官方解释为意外烫伤后的紧急处置,但此举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引发公众强烈不满。
蜜雪冰城一直强调其自有化全产业链的搭建,并宣称采用世界级工厂建设和生产管理标准,拥有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数字化工具,旨在通过“极致性价比撬动规模经济,以规模经济获得总成本领先”的良性循环。
但现实情况表明,即便拥有先进的生产设施和全产业链布局,也难以完全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庞大的门店数量给品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加盟模式下,如何有效监管每一家门店的操作规范,成为蜜雪冰城亟待解决的难题。
除了媒体曝光的事件外,消费者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投诉也反映出蜜雪冰城在食品安全和服务质量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蜜雪冰城的投诉已超过8700条,内容涉及饮品中发现异物、饮用后出现腹泻、以及服务态度恶劣等多个方面。
一位消费者投诉称,3月14日在蜜雪冰城购买的两杯高山四季春茶中发现了虫子。另一位消费者则表示,3月6日购买的蜜雪冰城零食虾片中发现霉变,食用后出现不适,要求商家按照食品法进行赔偿。
此外,还有消费者投诉称,商家在收到问题产品后并未进行实际检测,而是以“初步判断”和“批次产品检测报告”敷衍了事,质疑商家处理投诉的态度不负责任。
蜜雪冰城主要依靠加盟模式进行扩张,截至2024年9月底,加盟门店占比高达99%。加盟商需要向蜜雪冰城购买门店物料及设备用于日常经营。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向加盟商销售食材和包装材料的收入,2024年前三季度,商品销售收入占比高达94.3%。这意味着,蜜雪冰城主要的盈利模式是赚取供应链原料及物料的差价。
然而,这种盈利模式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餐饮行业人士指出,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发生在门店到消费者手中的“最后一公里”,而蜜雪冰城从收加盟费赚钱转变为卖原料盈利后,可能对加盟店的“最后一步”操作缺乏有力监管。如何加强对加盟门店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和服务质量,是蜜雪冰城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周全球市场可谓波澜壮阔,从地缘政治到科技创新,再到经济走势,都呈现...
区块链技术正经历着快速迭代和升级改造,其应用场景也日益广泛。升级...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引发了广泛关注。...
2024年伊始,全球财富版图再次发生剧烈震荡。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显示...
黄金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资产,其价格走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本文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