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lik Buterin 中文 AMA:以太坊的“世界计算机”之路

2025-03-07 10:35:36 第二层解决方案 author

Vitalik Buterin近期以中文进行了一场AMA,就以太坊的现状、技术、生态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与社区进行了深入交流。这次访谈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Vitalik澄清了“世界计算机”的概念,它并非指能够同时运行所有全球应用的单一计算机,而是指一个能够实现全球应用互操作的平台。以太坊既是具有长期价值存储能力的数字资产(类似比特币),也是支持全球应用互操作的底层平台,两者并非互相排斥。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高度去中心化、安全可靠的L1(底层链)与具备扩展能力和专用特性的L2(扩容层)的协同运作。L1负责安全性和网络弹性,即使基金会消失,全球开发者仍可维护生态;L2则负责性能扩展和场景创新。两者关系如同城市的地基与建筑,L1确保地基稳固,L2则允许灵活设计。关键在于L1需维持足够的吞吐量,保证用户与主网交互和L2间的互操作性,避免L2成为封闭的孤岛。

其次,关于Rollup路线,Vitalik指出其发展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一些L2通过中心化Sequencer实现了快速交易确认和MEV控制;另一方面,这种架构引发了对抗审查性和长期可信度的担忧。Vitalik认为,技术层面需强制交易上链以保证抗审查性;生态层面则鼓励“专用L2”的探索,例如专注于隐私、分布式AI训练或高性能场景的L2。这体现了不同去中心化程度与应用场景的适配问题。

再次,Vitalik强调以太坊基金会应专注于支持公共物品、技术标准制定和维护生态平衡,而非追求公司化治理。他反对短期投机和过度迎合政治需求,主张创造长期价值和吸引长期开发者,并非完全反对memecoin。

最后,Vitalik认为成功的应用需满足真实用户需求、实现可持续盈利并具备社会价值。健康的盈利模式应根植于真实价值交换。

此外,AMA还涵盖了以太坊的扩容策略(hybrid L1+L2)、中心化Sequencer的利弊、ETH 3.0的定义、基金会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对区块链应用发展趋势的思考。Vitalik 强调了去中心化生态的重要性,并指出以太坊基金会应扮演协调和平衡生态的角色,而非追求公司化运作。他还表达了对目前区块链社区部分乱象的担忧,并呼吁关注那些有长期价值、符合公共利益的应用开发。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